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400-090-5388 

当前位置: 首页>冠卓动态>近期活动

班组长经验分享:如何做到“零星工程”零隐患?

DATE: 2019-3-19

挂网喷浆刷煤眼、订道架棚换溜子”,说明修护区工种之多,“零星工程”之多,如何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确保“零星工程”零隐患是对我们修护班队长组织、协调、管理能力的一个检验。下面就本人在日常管理中如何扫除班队安全“盲点”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向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交流,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众所周知,“零星工程”人员分散,工种较多,作业环境复杂多变、现场监控难度大,从管理人员到作业人员容易产生麻痹心理,工作起来常常心不在焉,各类零打碎敲的安全事故就从松弛的心理防线撕开一道裂隙,成为了安全管理的“短板”。

 

7.jpg

 

针对这一实际,在每一项工程施工前,我都会严格按照区技术人员编制的安全技术措施,认真填写《零星工程施工申请报告》,并让每一位参加施工的人员签字,经调度会审批以后,在班前会上进行贯彻,认真强调从入井到施工现场途中必须注意的安全事项和必须严格遵守的规章制度,重点强调施工现场应注意的安全要点,引用恰当的事故案例教育职工;达到施工地点后,我首先要亲自对现场周围的环境进行认真检查,把不安全的隐患点排查出来,进行处理,分工时要本着安全在前、效率优先的原则,根据每位职工的性格、脾气和操作技能去分工,让合适的人去干合适的工作,并根据现场的实际条件和工作量进行合理的分工,让每一位员工的特长和能力都能得到充分发挥,最大限度的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同时把每个职工的工作标准讲清楚,工作的每个环节落实到人,“干什么、怎么干、什么时间完成”,使班组每一个职工都能清楚自己干什么活,按什么标准干,无形之中增加了大家的责任心,避免了工作中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开始施工后,我把主要精力放在强化过程控制上,重点查职工的操作行为是否规范、并现场对一些操作技能不熟练的职工进行帮教,对一些关键工序、操作要领进行讲解、示范;

 

提高职工作业行为的标准化和熟练化,同时我坚持做到“三勤”:

 

眼勤,要有一双“鹰”眼,要善于发现问题,看到问题的关键和本质,及时防范;

 

嘴勤,要有一张“婆婆嘴”,多说多讲,别怕职工说你“俗”;

 

腿勤,要像“兔子”一样来回在现场跑,对一些要求不高、标准不严的工序及时安排整改,对不安全的因素,重点把关、盯住不放,一抓到底,坚决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施工安全、质量达标。施工结束后,我严格按照标准认真进行验收,我的原则是“谁施工谁负责”,不能搞“大锅饭”或“一刀切”,比如在架棚时发现有淋肩调斜现象,我可以直接从分工记录上查询直接追究责任人,并按照规定直接扣工分,在当班工分考评时,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的活工分就高,相反,分就低,下班后就及时评出,当班挣了多少分,每人自己一目了然,大家心服口服。

 

2.jpg

 

由于我矿开采年限长,点多、面广、战线长,修护工作量较大,一个班往返到两三个地点干活是家常便饭。班前会上明明安排一个活,可到了井下由于出现突发事件就会变成两个甚至三个,个别职工感到不理解,甚至有人说“风凉话”,认为队长就会讨好领导,安排啥活都接受,是个“窝囊筐”,这时我就会认真做好职工的思想教育、说服工作,从安全、生产、执行力等角度,引导职工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变命令式管理为以柔克刚式管理,使大家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这时最大的难点是人员一分开,安全上我不可能全都盯,我就在人员安排上动脑筋,做到合理搭配,由技术全面、安全意识强的老工人带队,哪怕两个人去干活,我都会明确具体的安全责任人和施工负责人以及工作标准,哪怕时间再晚,我都要赶到现场进行检查验收。

 

同时针对修护工作零散,管理人员、安监员有时监督不过来的现象,在施工过程中,部分职工就会产生麻痹、松懈心理,加上大家都是朝夕相处的“弟兄”,为早上井,就产生了“什么质量不质量,修修补补,能生产就行,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就行了吗”?的思想,说实话,我也真的动摇过、犹豫过,但一想到一个个因不按规程操作而导致事故发生的血的教训,我就坚定了自己的立场,宁愿晚上几个小时的井,也要确保质量和安全,在我的严抓细管下,我所带的班安全稳、质量优,受到了区领导的好评。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